在大风大浪中前进
“59年前,我在长江里遇见了毛主席”
“1966年7月16日,我见到了毛主席!”7月14日,79岁的老五届大学生、武汉理工大学退休教授陈定方教授摩挲着珍藏的铝制纪念章,背后的针刻字迹记录着这次珍贵的会面。
武汉的渡江活动最早可追溯到1934年,1936年后因抗战爆发而停止。
1956年夏,毛主席首次在武汉击浪长江,并在此后十年间18次畅游长江。
陈定方清晰地记得,1966年7月16日,武汉市举行第11届横渡长江活动,他所在的华中工学院(现华中科技大学)方队在湍急江流中列队向前,暗流汹涌处,他们巧借桥墩定位,与漩涡周旋。
游到江中时,一艘舷号为“W506”的快艇驶来。当快艇驶近华中工学院方队大约30米的距离,“毛主席!”陈定方和队友们惊呼。
陈定方离快艇最近,清楚地看到毛主席身着浴衣,似是刚游完泳,站在舰首向渡江方队招手。“那一瞬间,欢呼声震耳欲聋,我们方队的同学有的呛了水,有的忘记划水,全都朝着快艇方向拼命挥手。” 毛主席的黑发在江风中飘动,笑容里满是对年轻一代的期许。
这股豪情化作陈定方毕生信条——此后的岁月里,他在科技领域培育英才、勇攀高峰,成为机械工程、计算机应用、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的著名专家。
如今,渡江节早已超越体育赛事的范畴,成为武汉“敢为人先、追求卓越”的英雄城市基因。在汉口江滩,总能见到市民自发组织“横渡队”;在光谷科技园,年轻创业者们将“中流击水”的勇气注入科技创新。
年近八旬,陈定方仍每天坚持游1000米,去年还与当初共渡长江的6位同学拍摄了渡江节纪录片。“长江的浪涛从未停歇,它带走的是岁月,留下的是不畏风浪的精神。”站在长江大桥上,陈定方感慨。
玩水少年成了救援队员
水流湍急的石头滩上,架起座座虹桥
生于长江,长于长江,武汉人对长江总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。
“1976年我才10岁,水性不错被选进渡江方队,是那年最小的一个。”年近六旬的李亚平回忆起半世纪前横渡长江的起点,眼中光芒依旧。
那年盛夏,装备简陋,少年们背着板车胎跃入江水。李亚平稚嫩的肩膀担负起方队铁牌,推着沉重的浮桶在湍急江流中奋力游进。肩膀被勒出深红印痕,他咬紧牙关,终抵彼岸——那一刻的自豪,穿透数十年时光依旧滚烫。
对于童年的李亚平来说,渡江节就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。“那场面,跟过年一样热闹。每个企业都组织了方队,浩浩荡荡的几千人下水。岸边挤满了人,敲锣打鼓,喊得震天响,都在给我们加油鼓劲。”
自此,渡江节融入他的生命。近十年来,李亚平连续参加了十届渡江节。明天,这位“老渡江人”将再次代表青山方队,跃入2025年渡江节的江水中。
生于长江之畔,家距阳逻海事码头仅50米,李亚平是地道的“长江的孩子”。“每天必游一圈,离不了。江水,就是我的心灵归属。”作为天然的消暑天堂,长江赋予他健硕体魄与坚韧心性:“搏过风浪就明白——坚持!咬咬牙,总能过去。”
几十年江中穿梭,他亲历了长江两岸的巨变:昔日帆影重重的码头,如今两江四岸高楼林立,灯火辉煌;当年水流湍急的石头滩,已架起座座虹桥。带着这份骄傲,他带孩子去江滩漫步,去横渡长江博物馆,细细讲述。
李亚平亦是长江救援志愿队一员,八年的盛夏值守阳逻江畔,风雨无阻。他和队友已救起十余名落水者。去年集训时他救起一对滑落江中的母女。“我是长江的孩子,保护这片水域的安全,是应该的。”
英国“老熟人”六次逐浪赛事
跨越重洋,共赴长江之约
当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“老熟人”阿什利·霍格又一次站在武汉长江之畔,他的身份已从参赛者转为经验传授者。这已是他第六次参与渡江节。
“这是我一年中的高光时刻,”霍格微笑着说。首次参赛时武汉人的友好情谊,让他找到了“家的感觉”。这份深刻的归属感,年复一年牵引着他跨越重洋归来,在长江的浪涛中结识新朋、挑战自我。
对比2017年初次来汉的经历,霍格说渡江节的英文标识和各种指引的完善程度明显提高了。他高兴地说:“武汉的国际化在这几年里做得越来越好了,现在在武汉旅游便利多了。”
今年第50届渡江节不仅吸引了英国、意大利、俄罗斯等国的国际泳将,广东、江苏、广西、福建等地的优秀运动员也齐聚江城。
“体育就是这样,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连接起世界各地的人。”霍格说,渡江节已远远超越了体育竞技本身,他见证了这一赛事如何成为武汉与曼彻斯特在商业、科技等多领域合作的重要桥梁。
当渡江节悄然来到第五十届这个特殊节点,组委会以精心创意放大了节日的效应,通过推出“渡江热”夏季体育促消费系列活动,打造“水上竞技+江边狂欢”盛典,推动体育与文旅、商业的深度融合。
来自长江的挑战从未改变,守护安全的努力却日益精进。据武汉渡江节救援指挥长许毅彬回忆,1993年他初次参与保障时,江面情况复杂:锚地停船密集、汉口沿线码头林立,汹涌水流甚至可能将选手推向轮渡码头。
如今,赛事组织更趋科学。方队数量精简至30支以内,标牌设计更为轻便安全。渡江节当天,90条救援船织就严密的守护网,确保竞渡健儿安全。
从抢渡天堑的挑战,到文旅融合的盛会,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武汉渡江节,不仅是武汉人“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”的豪迈写照,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让世界透过长江的波涛,读懂这座城市搏浪争先、广纳四方的精神光芒。
第五十届渡江节精彩看点1.抢渡赛经典路线——从武昌汉阳门明口码头下水至汉阳南岸嘴起水,游程约1800米。三届抢渡赛冠军张子扬及王宝骏、李馨璇一众健儿与意大利、俄罗斯、英国的国际泳将同场竞技。
2.群众方队很壮观——由武汉、孝感及广东、山西、新乡、盐城等地2000多名泳士组成的27支群众方队,从武昌汉阳门明口码头入水,至汉口江滩三阳广场起水,游程约6000米。
3.军校方队打先锋——由海军工程大学组成的“万里长江横渡方队”作为渡江节的先锋,身着特色泳装、高擎红旗,在长江中展现军人本色,既象征勇气与责任,又映照着武汉城市精神。
4.青春方队传薪火——主打年轻化的青春渡方队,于2019年创立,队员年龄14至35岁,平均26岁,作为长江文化薪火相传的青春标杆,他们将以汗水铸荣耀,用行动释担当。5.七战天堑太原团——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夏季凉爽宜人,这是太原方队第7次参加渡江节,他们将托举“清凉太原,乾坤漂游”铭牌,书写横渡长江壮举。
6.游完一起嘬虾子——“凑热闹,嘬虾子”,游完还要玩哈子。今年创新推出的夏季体育促消费活动,在武昌汉阳门花园、汉阳大禹神话园、汉口三阳广场三地启动“渡江嘉年华”市集。吃的、玩的、看的,时尚的、怀旧的、展销的,应有尽有,莫错过!
7.快抢体育消费券——今年组委会依托“汉运动”平台发放“武汉体育消费券”,线上线下联动,各种体育类消费惊喜折扣,快去抢!
来源:湖北日报(记者 严芳婷 柯皓 薛婷 通讯员 和煦 魏轶)编发:黄伟 沈祯卓
审核:胡琼瑶 王衡 唐晓煜出品: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散户在哪个证券开户最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